时间像水流,双11都十年了。
2009年光棍节,31岁的闫军刚在家玩了一晚网游,还欠费了。他想用话费充值,于是上淘宝充150块钱。
鼠标轻轻一点,下单了。在闫军刚耳中,这“咔哒”声微弱且寻常,淹没在呼呼的老机箱喘息中。但对1200公里外的杭州华星科技大厦来说,却是一片欢呼声。
系统时间指向2009年11月11日0时0分03秒,天猫双11史上第一笔交易诞生了。
那时候天猫还叫淘宝商城,发展遇到些困难,最少仅剩20余人了。就连那个冬天他们用以自救的“光棍节大促”,行政也只为其留了几盏灯。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刚冒头的B2C项目,除了马云和张勇。
面对一年一度的“双11大战“,剁手党们再一次刷新了世界纪录:截至11日24时,2018年天猫“双11”全天成交额为2135亿元,天猫双11再次成为阿里巴巴创造纪录并突破纪录的商业奇迹。
狂欢过后的今天,你也恢复理智了,现在来细想一下,在这场”双11“的狂欢中又有多少商家从中牟利,而你真的赚到便宜了吗?
狂欢节的背后的猫腻
相信大家选择在双11进行购物,主要是因为在人们心目中11月11日已经是个节日——专门买买买的节日;另一方面,则因为11月11日买东西能享受到较大的折扣。
当然,我想上面两个原因,后面那个占主导吧
比如:天猫有规定,凡是报名参加2018年天猫“双11”的商品,其销售价格必须是在9月15日至11月10日期间最低成交价的基础上,至少再让利10%。在天猫“双11”活动结束后的15天内是参与天猫“双11”商品价格保护期,其销售价格不得低于“双11”正式活动价格或预售价格。
这么看来倒还真的不错!为了竞争优势,其他平台商家同时也要拉低价格。但是,你可知就在我们为了这场降价狂欢快乐时。今年,又出现了先涨价后降价的情况。
已有网友反映,打开日常使用的某电商App,页面已经标上“11·11大放价”的字样,售价为每袋109元。然而,今年9月28日,同样在该电商平台购买的同款产品,每袋却只需要99元。
又有一名女士发现网上抬价打折:这位女士选购的尿不湿有4包,根据购买记录,此前的价格为449元。而在双十一时的预购价也是449元。但在预售价下有个“原价”的字样,标记的是1000元。“难道真的是像网上说的那样,商家提前提高了价格?”
带着这个疑问,这位女士找到了商家客服。客服人员解释,商品原价一直是1000元,只是日常活动价为499元,而这次双十一的活动享受下来后,价格为429元。“那也就是说双十一的价格跟平时没啥区别?”女士质疑道。客服人员只回复称,拍得越多越优惠后,未再做过多解释。
事实说明,抬价然后打折是肯定有的,而且肯定不少。即便是我们发现了,也只能退款或者硬吃了”死猫“。如果你忍不下这口气,也可以不怕麻烦向相关部门管理投诉。挺麻烦的….
没事的,一切都会过去的,后面还有双12、圣诞节、新年、元宵,总之什么节日都来买买买就对了~
最后五福吧还是不得不提醒一下大家:消费理性、适度很重要!买买买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,量力而行就好,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~无论你花钱的初衷是什么,最后传递给自己的,还是要一种愉悦才行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五福吧 » 双11背后的猫腻:反思一下我们真的赚了吗?